绿色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首页>> 专题报道>> 党建与思政专题

工学院党建和思政工作基本标准检查自查报告

发表时间:(2017-11-27)

 

 

 

  工学院在六十年的办学历程中,逐步形成了学院特有的文化和精神品格。近五年,学院党委在加强和改进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学院文化的凝练和发掘,用文化建设引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断传承、发扬、创新,在践行工学精神中谱写了新的篇章。

 

  通过文化建设,凝练出“崇德、尚工、笃学、敦行”的院训;升华出“主动积极、知难而进、包容合作、严谨负责”的工学品格;总结出“四爱”的人生态度,即“我爱学习、我爱工作、我爱运动、我爱生活”;明确了“四做”的奋斗目标,即做“志向远大、品德高尚、业务精湛、身心健康”的工学人。通过文化建设,激发了师生的内在动力,实现了学院发展,教师幸福,学生成长的总目标。

 

  一、挖掘工学精神,凝练工学院训。

 

  2014年,工学院以第一代工学人代表顾正平先生从教55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全面整理工学院的办学历史,回顾老一辈人的工学精神,结合树立、宣传各级各类先进典型,结合新时代工学人的特点和使命,全面发掘工学文化的内涵。2014年底,学院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面向学院师生及广大院友开展了院训的征集活动。经过反复研讨推敲,最后凝练出“崇德、尚工、笃学、敦行”的八字院训。

 

  2017年,学院党委又面向全院师生、院友征集凝练工学精神。严谨、踏实、创新、认真、负责、积极、乐观等品格获得了广泛的认可。经过进一步的讨论,最后凝练出“主动积极、知难而进、包容合作、严谨负责”的工学精神。

 

  二、传承工学文化,培育工学新人。

 

  “志向远大、品德高尚、业务精湛、身心健康”是工学师生共同的成长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学院将三类新人和十几个传统活动作为重点,努力构建机制,促进工学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2014年,工学院在2011年实行“新进教师导师制”培养,为每一名新进教师配备业务导师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双导师制”。除了配备在职的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指导新进青年教师,学院关工委再指派一名离退休老教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通过机制建设构建强化工学精神在新教工身上的传承。

 

  学生是学院文化的继承者、践行者和受益者。为了让广大新生接触和接纳工学文化,学院将学生工作的重心和资源向大一新生倾斜。为新生配备了专职辅导员、班主任、学业辅导员、班级助理、班委会团支部,五支队伍齐抓共管,引导新生崇德尚工,笃学敦行,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党校第一课上,学院安排具有影响力的离退休老教师为入党积极分子介绍理想信念以及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向积极分子传播工学院的文化和精神。

 

  除了抓“三新”,学院还对传统经典活动不断变换主题、丰富内容和形式,把文化建设贯穿始终。如工韵华章晚会、三八节座谈会、学雷锋实践活动、党的生日、国庆、校庆纪念活动、迎新、毕业生欢送、党代会、教代会、学代会、主题党团日活动、运动会、评优表彰大会等,也都与时俱进,在学院文化传承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创新学院文化,践行工学精神

 

  近五年,学院一手抓理论建设,一手抓能力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理论学习方面,圆满完成上级规定的三严三实等专题教育活动,持续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党员意识、支部战斗力显著增强。能力提升方面,学院针对师生的困惑、困难,引进国内外管理界、心理学界的最新成果,对教职员工开展培训,提高了教职员工的思想水平、业务技能、思维方式。

 

  在过去的五年里,工学院围绕“我的梦中国梦”开展了系列持续的活动,以梦想为引领,全院师生践行工学文化,做德才兼备的工学人。2013年,工学院开展了“把个人的梦想融入国家的需要” 等系列主题宣讲活动。2016年,工学院党委举办了主题为“我的梦你的梦中国梦”案例式党课创新实践观摩研讨活动,总结出“三感、四动、五结合”的典型经验。倡导开展了“大学生圆梦行动”,两年的试点中共有十几个班级参与活动,梦想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获奖、公益服务、宿舍卫生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班级。2017年,工学院在11个新生班级全面推开了大学生圆梦行动,创建梦想学院。

 

  文化建设,非一日之功。一旦形成,就会以一种无形的力量让组织和个人持久受益。如今,工学人在传承、践行工学文化的实践中,正以昂扬的斗志、团结奋进的姿态,阔步迈向新时代,再创新业绩、新辉煌。(A19)

来源:工学院          作者:工学院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