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首页>> 学府人物

研究生“学术之星”:园林学院王晞月

发表时间:(2017-12-20)

  

 

   1.1 个人简介

 

  王晞月,女,25岁,北京人,园林学院风景园林学专业2017级硕博连读生,师从王向荣教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硕博期间共发表学术论文11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被《风景园林》,《中国园林》等专业核心期刊收录共计6篇;获得IFLA-APR等国际竞赛奖项4项,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竞赛等国内奖项4项;参与国际会议并发表口头汇报3次。

 

  1.2 学术成果概览

 

  发表论文:

 

  1、风景园林视野下的城市中的荒野,2017年8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园林》,第一作者。

  2、园林展与园林艺术的先锋性——以当代欧洲园林展为例,2017年1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园林》,第一作者。

  3、"外国当代艺术性花园展与展览花园——以肖蒙花园节与梅蒂斯花园节为例",2016年4月,学科类核心期刊《风景园林》,第一作者。

  4、城市缝隙: 人居语境下荒野景观的存续与营造策略   2017年7月,CSCD期刊《城市发展研究》,第一作者

  5、生态水城市的水系治理战略项目评述及对我国的启示,2016年5月,学科类核心期刊《风景园林》,第二作者。

  6、基于城市更新的西方当代园林展研究——以德国、荷兰及英国为例,2016年7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园林》,第二作者。

  7、此时此地——基于时间性和空间性的北京陟山门街街道更新计划,2015年11月,学科类核心期刊《风景园林》,并列第一作者。

  8、回到土地——Back to the earth,2016年12月,学科类核心期刊《风景园林》,并列第一作者

  9、可持续城市景观的全局化水系统设计策略研究——以新加坡滨海湾花园为例,2015年10月,国内会议论文集《2015年中国风景园林年会会议论文集》,第一作者。

  10、Formation, Superposition and Expression of Collective Memory: The Culture and History based Source Exploring of the “Time-dimensioned” Landscape Spaces of China,2016年4月,国际会议论文集《2015年IFLA亚太风景园林会议论文集》,第一作者

  11、Transition Areas in Beijing Old City from the Landscape Perspective,2016年4月,国际会议论文集《2015年IFLA风景园林会议论文集》,第二作者

  12、森林多功能利用政策下的美国非木质林产品发展,2015年10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林副特产》,第二作者

  13、Review of Wildscape as a Tool of Urban Sustainability from the Vis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17年1月,ISTP期刊 APEESD Proceedings    , 第一作者

  14、Comparative Review on Urban Wildscape in the context of urbanization,2017年4月,国际会议论文集 201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CD , 第一作者

  15、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Water-net Plain Cities in Water-human Relationship      ,2017年4月,国际会议论文集 201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CD , 第二作者

  16、基于我国传统水利工程的乡土景观特征探究,2017年6月,国内会议论文集《“生态智慧与城乡生态实践”同济-西建大论坛》,     第一作者

  17、Review of Urban Wildscape in the Context of Urbanization,2017年5月,国际会议论文集, 2017 CELA Proceedings ,第一作者

  18、Strategy System of Near-Naturalization for Urban Canalized River,2017年5月,国际会议论文集, 2017 CELA Proceedings ,第二作者

 

  获得奖项:

 

  1、学科竞赛获奖:2015 IFLA亚太区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一等奖,2015年9月

  2、学科竞赛获奖:2015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大学生设计竞赛,二等奖,2015年1月

  3、学科竞赛获奖:2016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大学生设计竞赛,二等奖,2016年9月

  4、学科竞赛获奖:2018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设计师园竞赛,二等奖,2017年5月

  5、学科竞赛获奖:2016年巴塞罗那世界景观建筑双年展,入围奖 2项,2016年9-10月

  6、学科竞赛获奖:2017年IFLA亚太区风景园林奖,杰出奖(最高奖项),2017年8月

 

  参与项目:

 

  1、项目参与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级)            

  2、项目参与者: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课题(国家级) 

           

  1.3 我的科研之路

 

  参评学术之星的过程中看到了各种各样斐然的成绩,丰硕的成果,但似乎很难有哪一样能够用于评价我们对于风景园林学科说不尽的情愫。从大一踏入园林学院起已逾七年时光,都这个专业说又苦又累,但幸好至今依旧热爱。也许是这种复杂的情感支撑我们前赴后继,去完成一个有机会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梦想。

 

  摸索:关于科研与学术论文

 

  进入研究生后刚开始接触科研的过程是一段漫长的摸索,缺乏清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途径,也对科研过程和学术论文的写作所知甚少。幸得益于导师及各位老师提供的平台和学长学姐的帮助与耐心的指导,才在第二个学期开始真正慢慢开始接触科研与学术方面的工作。完成一个科研课题的研究往往是漫长而忐忑的,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毅力和坚持去面对不确定,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去完成不可能。园林学院拥有风景园林学科最优秀的科研条件和机遇,是我们理解学科、发掘方向并探索自己科研道路的优质平台。科研过程能够逐渐塑造出研究生应有的踏实、专注的专业品格,严谨、缜密的科研思维方式以及有立场、有情怀的风景园林学科素养。

 

  碰撞:关于学科竞赛

 

  从研一开始正式接触学科竞赛至今,大大小小的竞赛参加次数近十余次,获得的成果虽也对得起付出,但我始终坚信并且深刻感受到完成竞赛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收获。每一次的竞赛都像是一篇主题作文,每人都有各种脑洞大开的想法和切入点,团队中每个人在共同完成方案的过程中不断地互相启发,促使我们挖掘自己的潜力也在此过程中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同时,每个竞赛的主题和方向不同,在完成竞赛的过程我们试图在各个方向上拓展学科的深度和广度,在与导师和同伴们交流、深入问题核心的过程也是知识结构补充和完善的过程。团队建设对于竞赛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经过多次竞赛中不断的磨合、相互鼓励与配合,才有最终取得的成果。当然,一起做竞赛的日日夜夜里的艰辛与欢乐、在历练和挫折中的不断成长更是我们学习生涯中珍贵而美好的回忆。

 

  专注:关于项目实践

 

  风景园林是侧重应用型的学科,理论和方法有赖于实践项目得以实现与检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要求我们有着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与专业素养。学院和导师为我们提供了优秀的实践平台,使我们有机会接触到学科实践项目的前沿,老师们渊博而深厚的设计功底、执着严谨而精益求精的坚持与专注是我们专业道路上永远读不完的教科书。参与项目的过程完成了专业实践与理论的接轨,有机会让我们走出象牙塔,看到行业的竞争和行业工作者为建设优质人居环境的不懈坚持。

 

  开拓:关于学术交流

 

  学科的发展有赖于行业工作者之间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参与学术会议和论坛等交流活动的过程是自我表达与汲取营养的过程,更是探索与猎奇的过程,在一场场学术盛宴中发现行业的广度,认识他人研究的深度。与学术领军人物的接触和前沿思想的交汇、来自各领域灵感的碰撞十分有利于思路的开拓。

 

  研究生三年的学习生活转瞬即逝,同学们已踏上工作岗位,而我有幸随恩师王向荣教授继续深造,在这里开始了博士阶段的学习,继续在风景园林学科的汲养中推天道,明人事,钻坚仰高,摸索前行。感恩七年里遇到的每个人、每件事,路迢水长,只愿行出生命的热忱与安宁。(acx)

  

  

来源:园林学院          作者:园林学院          浏览次数: